论作者和读者各自的修养:
从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创作和接受谈起
对于《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来说,爱情就是一切,当他被求而不得的爱情折磨得痛苦不堪时,一切都失去了意义。而创造了维特的歌德本人,虽然也遭受了爱情的痛苦,却由于与维特不同的处理方式而拥有了完全不同的命运。他在陷于不可得的爱情四个月后,毅然不辞而别,继而愤然提笔,“下决心书写出两年来自己在爱情生活中所经历和感受的全部痛苦,由此便产生了《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世界名著”。创作完成后,歌德感到自己“心情既愉快又自由,获得了一种新生活的权利”。然而,维特的出现,却在当时的年轻读者中引发了一场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
本次讲座邀请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丽娟借歌德的故事带读者感受文学书写与阅读对人的精神和心理的疗愈作用,以及读者在阅读中所需要的理性判断能力。
主讲人:杨丽娟,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大古希腊罗马与中世纪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欧洲古典和中世纪文学研究》辑刊副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时间:12月9日上午9时30分
地点:省图B1层多功能厅
注意事项:
1.无需预约,请9点20分之前入场。
2.为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授权,禁止录音和录像。
3.主办方将会对讲座进行全程录像,读者到达多功能厅会视同接受群像、特写等拍摄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