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告专栏
文化吉林讲坛第309期

走近荀子:其人、其书与其思想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与孟子相对,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通过后天的教化和礼法约束才能向善。他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主张“隆礼重法”,礼法并重。《荀子》一书共32篇,集中体现了其思想,内容涵盖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书中《劝学》篇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天论》篇探讨天人关系,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反对迷信天命。《性恶》篇则系统阐述其性恶论,认为人性自私,需通过教化改造。

  本次讲座将邀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刘芮方为读者详解荀子思想的内容、内涵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尤其在礼法结合方面,荀子是如何为后世儒家与法家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主讲人:刘芮方,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史和国学文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青年专项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周代爵制研究》《西周金文教育史料汇释》,点校古籍《岁时广记》,在《史学月刊》《古代文明》《中国政治学》《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时间:3月22日上午9时30分
  地点:省图B1层多功能厅
  注意事项:
  1.无需预约,请9点20分之前入场。
  2.为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授权,禁止录音和录像。
  3.主办方将会对讲座进行全程录像,读者到达多功能厅会视同接受群像、特写等拍摄及传播。
  撰稿:于婷婷
  初审:胡莹
  编审:张丹
  复审:孙秀萍

  终审: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