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2点,吉商论坛第二十七期首次走进长春建筑学院管理学院五楼报告厅,本期论坛邀请关东文化园董事长、长春市金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为民,与吉林省委党校副校长周知民、坛主北辰和学院师生共同回顾“关东文化园”的寻梦之旅。

谈及过去,张为民说:1969年中学毕业后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上山下乡去当知识青年,但那时的我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力争把工作干好,特别是当社员的时候,学会了很多“手艺”。1978年知识青年回城,我带着一腔热血回到家乡。尽管当时感觉自己的职业——住宅建筑公司的木工,并不是很理想,但从农民变为工人的喜悦还是让我总感觉有使不完的劲。之后不久,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建筑公司——长春市金华建筑有限公司。从90年起步,到如今24年的时间里,盖了很多高楼大厦,也取得了自己的成就。现在不仅在海南、文昌有基地、还在长春市绿园区建立了关东文化园。为此,虽然年届六旬每天仍然在努力工作,跑遍了很多地方,征求各界文化名流的建议,努力汲取关东的建筑符号,设计关东建筑,这个过程非常的不容易。
张为民说:所有的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预备的。我们生长在这样盛世的时代,我们有很多的机会。但不管我们做什么工作,我们首先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要把它做的很精彩。点点滴滴的精彩汇集到最后,就是大的精彩。
周知民说:张董给人的感觉真诚、朴实、愿意奉献,这种精神在如今特别值得我们、特别是年轻的一辈学习。而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当张董的这种精神和情怀渗透入他的“作品”——关东文化园时,正如著名书法家所写的那两句话,文化园变的“得山水之灵气,极天下之大观”。
张为民说:我拼搏的动力不仅来源于父母亲人的关心和期待,更主要的动力,还是来源于把自身和国家、社会、以及人民的需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尽管如今功成名就,我也不会因此固步自封。我还有更多的追求。我认为,人除了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还要有一个大的目标,然后再有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甘愿受委屈,不计较。这样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为人处事或是社会交流的时候,都会变得很顺利。正如关东文化园,最初只是用来存放建筑材料和机械的废弃砖场,但在政府和专家们的支持和指点下,我顶住来自家人的压力,放弃了原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怀抱着对未来更美好的愿景对园区进行绿化,蓄水,设计等,逐渐将园区打造为集旅游、观光、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具有浓厚关东风情的国家4A级景区。
张为民说:东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它的文化特别需要把我们把它还原出来,发展出来,然后再用关东的精神去鼓励我们的人民。关东文化园的诞生正是来源于我对关东文化的认同和感悟。我希望把这片美丽的地方做成一个传世之作,然后献给长春市。相信随着它的进步和发展,一定会成为长春市最亮丽的地方。
周知民说:张董向世人证明了坚持就是成功者的道路,这是对所有年轻人最有启发的地方。人或许去老去,但人生应该就是让自己变老,让别人快乐的过程。一名成功者的心中应该有追求,有目标。有目标的人,才是永远有未来、有希望、有奋斗精神的人。张董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你想成功吗?那就要跟他一样有目标,并且始终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坚持下去。 张为民说:我们的同学们毕业后择业的时候,不论做什么,都会有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我想一定要从最平凡的工作做起,从小事做起,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积累我们以后当领导的才干,为我们以后做出更大的贡献做准备。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预备的,我们时刻都处于迎战的状态,时时刻刻都处于晋级的状态。我们国家发展的这么快,经济发展的这么快,我们的人才是供不应求的,我们的社会还需要千千万万有智慧,有能力,有水平的德才兼备的学生。
|